1.内外清净 安立道场
一、在道力与魔邪的较量中前进
各位,我们接着往下讲,我们听《楞严经》,文字很多。我们要从融会贯通同中归纳,特别这一段讲的是魔事,这就要体会到修行成道根本的障碍是魔。
魔来自于两个方面,一个是内魔,比如不能持四大清净明诲就产生了内魔,烦恼、轮回、堕三恶道,这是内魔。这个我们从末法时期的状态就可以体会到,末法时期的众生堕三恶道的如大地土,保住人身的如爪中泥,这个根本原因是自己的内魔造成的,就是现在这个社会。
一个是来自于外魔,外部的干扰。这个在末法时期也很清楚,佛跟魔并存,邪跟正并存,有漏跟无漏并存,有相跟无相并存,生死跟了脱生死并存,凡夫跟圣人并存,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,这就是我们的娑婆世界。
第一,我们明白我们的内魔,是四大不清净造成的。这个很好体会,想一下我们不持四大清净明诲,你的心能清净吗?你能修道吗?外魔,每个人无始以来造的恶业引发了魔的这个力量,我们现在的一切不顺利,都是外魔造成的。
所以我们把佛教的精神要引申到生活中,每个人都每天受着内魔跟外魔的考验。是不是这样呢?外魔,这个也很好体会,无论哪个人做一切事情都不顺利,都有障碍。佛教也同样,以我们道场为例,要成就一个真正的正法道场,真正弘扬正法,护持正法,修证正法,这个魔的干扰是很大的。我是从实际中来体会的,我们每做一件事情,外魔的力量千方百计的在阻挠、破坏、刁难。
我们把佛教一定要引申到实际中,所以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跟内心的内魔拼斗,看谁能整过谁去,看你的烦恼能整过你呢,还是你的道力能够抵过你内心的魔的烦恼呢?这个很具体吧,这就看你的状态了,看我的状态了,这就是修行的道力,清净的内心所产生的力量。一个是外魔,做事业想顺利但是就不顺利。佛教想弘扬正法,为大家积功累德,比如我们建道场,建养老院,完善寺院的一切,遭到各种外魔的抵制,跟世法上是一样的。这是很明显的佛与魔的争斗,正与邪的争斗,就是看你能够抵得过外魔的力量,还是外魔的力量控制你、征服你,这就是两种力量的交替,这是很明显的。大家一定要把佛法真正引申到实际中,引申到自己的身心,和引申到自己的环境,就是正报、依报,都是两种力量的较量。
二、内外清净,安立道场
所以在佛教,特别是《楞严经》这一部分,讲的是如何清净内心的内魔,这是四大清净明诲,那么不守四大清净明诲你的内魔永远消除不了。一个是外魔,如何清净外魔呢?这就是现在要讲的,比如安立道场,安立道场就是使外部的环境变成一个清净的环境,所以这里面讲了很多方法,但是概括起来这些方法就是一个意思,清净外部环境,把外部这个魔邪的环境,变成一个佛力、三宝加持的的道场。这样理解才好办,不然的话,你讲安立道场那么复杂,那么多要求,我们做不到。是做不到,但是你根本精神掌握了,你就能够相对地做到了,是清净你内部的环境,同时清净你外部的环境,这就是安立道场,明白吗?
所以我们学佛,不要被文字,不要被表面的相所迷惑了。从文字跟文字相归纳到我们清净内心的环境、外部的环境。清净了!内心清净了,外境清净了,清净了就是实相。明白吗?
《楞严经》根本是让我们证实相,所以我们寺院建立的修行纲领就是证悟实相。这是跟《楞严经》、释迦牟尼佛所有经典最终的果是一致的。所以我们通过这一段,大家要深刻地体会,清理自己的内部环境,清理自己的外部环境,这是我们修行根本要解决的具体问题。
1.持四大根本戒律,达内清净
下面我们具体地往下讲,以这个总的精神你就很好领会这些具体内容了。大家看经文,释迦牟尼佛说:
【若有末世欲坐道场,先持比丘清净禁戒,要当选择,戒清净者第一沙门,以为其师。若其不遇真清净僧,汝戒律仪必不成就。】
各位,这就很实际了。在家也好,出家也好,我们现在末法时期,我们修道必须要建立一个道场。这个道场一个是自己,内清净;一个是外清净,你的家庭,你的社会,特别是你所在的道场。所以我们每个人要想修道,要坐在这个清净的道场里,这是很实在的,涉及到每个人的具体问题。那么大家要想坐在一个道场里面,真正正法的修行道场,正法的弘扬道场,你在正法道场里面来证悟正法这个真正的道场,这是很实在的,比如我们现在就涉及到你是否是一个正法的道场,这个大家应该很好体会的。
所以要坐在一个清净的道场里面,真正一个道场里面,你必须具备条件。第一,“先持比丘清净禁戒”。比丘是出家人,包括比丘尼,统称比丘。那么在家,这里面也包括,用比丘来概括四众弟子。佛教的四众弟子,出家的二众,在家的二众,所以这个以比丘来代表,不是单一的指比丘。这些我们要搞清楚,所以你要以文字来讲经来理解,那就离释迦牟尼佛的真实教义差远了。所以我们就要先持比丘的清净禁戒。比丘戒二百五十条,十重戒、四十八轻戒,菩萨戒,合起来三聚戒;那么比丘尼也是这样;在家也是,三皈、五戒、十善、菩萨戒等等;合起来这都叫清净禁戒。
但是,《楞严经》最后归纳起来就是四大清净明诲。不管在家也好,出家也好,都是以摄心为戒,而体现在不淫(不邪淫)、不杀、不盗、不妄语,就是杀盗淫妄这四大清净明诲上。
所以戒律虽多,概括起来是“摄心”二字,条数很多,概括起来就是不杀、不盗、不淫(不邪淫)、不妄语,这个四大清净明诲上。所以我们持戒根本集中在四大清净明诲上,因为其他的戒律,都是以四大清净明诲为根本而支出来的枝叶,四大清净明诲是根本。所以这里先持比丘清净禁戒,前后联系,主要是指的四大清净明诲。这是讲自己建立内心的清净,就是去掉内魔的根本条件,这是你自己。
2.依止戒清净师父,达外清净
那么外部,“要当选择,戒清净者第一沙门”。这就是你的师父,不要笼统地理解,就是看你的师父是不是一个第一沙门。第一沙门,按佛教规定,出家受戒十年以上,持戒清净者。能够修持正法,弘扬正法的人,特别是出家人,所以这里的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,就是你的师父。根本是你的依止师父,在你身边的这个师父,所以这里剃度师也好、受戒师也好、传法师也好,这是你的根本的师父,这个是外部的条件,决定你能不能“坐道场”。
你看这两个条件很清楚吧,一个是内心,能不能持四大清净明诲;一个是外部,你有没有一个“第一沙门”的师父。这就涉及大家了,你现在具备不具备呢?你的内心是不是四大清净明诲的一个修行者呢?你的师父是不是一个第一沙门呢?这在末法时期是很难得的,这样的人。大家要真正去理解,做这样的人。
“以为其师”,让这样的第一沙门,持戒清净、修行的典范、弘扬正法的引路人,这样的人为你的师父,那么你就得到了成功的条件,内外清净,是不是这样呢?(未完待续)
上明下仰法师宣讲
2025年4月26日
文字整理 | 耀闻居士
校 对 | 耀春居士
发 送 | 耀古居士
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
咨询电话: 17704884196 13474811577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 20220000005
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