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修行中烦恼的应对
一、守真弃有
所以佛教、《楞严经》让你开悟,开悟就是真正认识到宇宙的真理,真正认识到由宇宙的真产生的幻有,要守真弃有,弃幻有。
所以《金刚经》讲的好,“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”。有为法就是虚妄的东西,所有的宇宙的一切,众生、世界都是有为法,这个有为法是梦幻泡影。
我们细想一想,是不是梦幻泡影呢?以人为例,今天活着,明天死掉了。其它就更不用说了,名誉,今天有、明天没有;今天是台上的王侯,明天是监狱的囚犯,是不这样呢?所以我们的一切,“我”是有为法,众生是有为法,世界是有为法。所以一切有为法,如梦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。
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才能修行呐!所以“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”。诸相没有自性,所以它不是真相,是梦幻泡影。若见诸相非相,那么就是弃妄,就是弃生灭。即见如来,就回到真常上了。所以我们真正的修行人,四众弟子正法修行,必须明白这个根本道理,才能修行。
二、所有念起都是妄想
【将欲复真,欲真已非真真如性,非真求复,宛成非相。】
这是我们大家犯的毛病。现在明白了,如来藏性,清净本然是真 我们就天天想着回归如来藏性。天天想,我快点回来吧!师父呀,你看我回来了没有?问同参,你看我修的怎么样啊?这就是欲,每个人希望回归到真如本性上来。
那么这个想法一有,想,不是想的真,而是产生了一个追求真的一个妄想。这就是原来还没有这个妄想,原来那是五十个妄想,现在出现了一个我要想尽快证到如来藏性,是不是又加了一个妄想?那么原来掩盖真如本性的是五十个妄想,现在加了一个,变成五十一个掩盖如来藏性的障碍了。
这就说原来的白云还是一小块,现在呢,变成一大块了;原来大海那个波浪还是个小波浪,现在又加了个妄想,变成大波浪了。这就告诉我们,我们修行是去妄想的。不管你想啥,都是妄想。修行修的是无念,有念就变成了妄了。明白吗?
修行是修的无相,有念就是相。比如你想尽快恢复到真如本性,现在这个真如本性是不是变成相了?你就好像看到个真如本性,我要赶紧回去那个真如本性。所以修行修的是无相,修行修的是无念。
无念就是无相,无相就是无念。只有你有了个想法,那个相就出现了。那个相出现就是个假相,不是个真相。这个假相就代替了如来藏性那个真相。明白吗?所以我们修哪个法门都是去妄归真,都是消除妄想。
所以“将欲复真,欲真已非真真如性”。你想复真这个想法出现的状态就不是真的真如性,不是真的真如性就变成妄了吧?就变成了妄相、妄心、妄能。
三、观照念头不强求
“非真求复,宛成非相”。非真,妄想不是真的。我们求复,求,这个不是真的来恢复到妄想的程度,那么就变成了妄想上的妄想了。这就说我们有了妄想以后,你如何对待。你有了妄想了,你说我要把你干掉,我不要你,你太可恨了,你影响我修行。那你现在这个“想把它干掉”,是不是妄想呐?
所以有了妄想,不要对立它,不要对抗它,不要消灭它,而让它自动的由生到灭。因为妄想的本身就是一会儿有了,一会儿没了。大家可以看,比如你烦恼,愣四高、二福女打了一架,烦恼,那你这个烦恼,大概有的人一天就过去了,有的一个礼拜就过去了,有的最长一个月也过去了,你不能烦恼一辈子吧?是不是?
我看那网上,女的跟男的闹意见了,在那躺着,男的给盖一个被子,她就像疯了一样在那蹬啊,那个烦恼的不行呐!那么过了一会儿,拿钱一哄,高兴了。马上把烦恼消除了,好笑不好笑?所以我看微信,我就看这些例子。
所以来了烦恼,你不要跟它对抗;来了妄想,你不要企图消灭它。你只要知道看到这个妄想来了,看到你的烦恼来了,你这个烦恼慢慢地就没了。大家都可以试。
如果你说,我非得去除这个烦恼,越想去除,越就想这个烦恼就是愣四高给我带来的,那你不是更加恨愣四高了吗?那这个烦恼不是火上加油吗?
所以这里面就是“非真求复”,不是真的想回归自性。就是想去妄,想去妄这个想法,这个妄相本身就是非相,所以那个真如也变成非相了。明白吗?
这就涉及到我们修行每天遇到的问题,遇到的烦恼,遇到的妄心,怎么办?让它自生自灭,不要妄上加妄。如果妄上加妄,那么如来藏性上面的妄的力量更大,所以把如来藏性这个真也变成妄了。这就说乌云整个掩盖了天空,大浪整个淹没了大海,是不是这样呢?所以这就是“宛成非相”,这就是“非真求复”。这都涉及到我们如何对待。
四、因非真生 故非真住
【非生非住,非心非法,展转发生,生力发明,熏以成业,同业相感,因有感业,相灭相生,由是故有众生颠倒。】
我们现在明白众生颠倒。众生颠倒就是把假的当成真的,把生灭当成不生灭,把无常当成真常,把有漏当作无漏。
所以“非生非住”,非生是指的生相无明。我们前面讲了,一念无明,以如来藏性起的,这个无明是生灭的,是无常的,它没有独立性,所以它不是真的生。最根本的是从根本否定根本无明,所以修行最后成佛,就是把生相无明全部去掉。
我们现在是修的去掉发业无明,去掉润生无明,逐渐去掉生相无明。所以生相无明本身是虚妄的,它从以如来藏性这个真起来的这个无明,非生,不是真的生。它不是真的生,那么它生出来的润生,是真的生吗?它生出来的世界是真的生吗?所以无明本身不是真的生。不是真的生,那么所有的众生也不是真的生,所有的世界也不是真的生。
非住,既然不是真的生,也不是真的住,所以它才是暂时的现象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说,如梦幻泡影。这个地方要很明确的,根本无明也好,发业无明也好,润生无明也好,众生也好,世界也好,都是非生非住,因为都是梦幻泡影。
这个地方要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,就说从根本上否定了生相无明,从根本上否定了发业无明跟润生无明,它是假的。这就说我们大家要想修行,把这个假的看透了,它就不会真正的障碍你了。
如果我们住在这个假的上,那么生生世世它都是在障碍我们。所以根本无明也是非生非住,发业无明也是非生非住。那么无明生三个细,前面讲了,业识、能见相、境界相,生出来的阿赖耶识。阿赖耶识的见分,阿赖耶识的相分,以及如来藏性后面产生的智相、相续相、执取相、计名字相、起业相、业系苦相,都是非生非住。这是根本。
如果我们明白这个以后,我们修行就等于排除了最大的障碍。你把它看成是虚有的,假的,非生非住的。一切唯心造呐!那么我们整个这个修行的道路上,就可以尽快排除这些假的东西。
如果你看成它是真的,那我们永远排除不了,永远让这些虚假的东西代替了我们证真如这个根本。这是让我们从思想上真正去除这个虚假的东西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,一切唯心造。(未完待续)
上明下仰法师宣讲
2025年09月13日
文字整理 | 耀高居士
校 对 | 耀荣居士
发 送 | 耀古居士
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
咨询电话: 17704884196 13474811577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 20220000005
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