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枯槁乱想化为无情众生
一、修行人应善待一切
一个真正的修行人,必须是以善待一切来处理周围一切事情的、一切关系的。我们很清楚,你看以寺院为例,我们就以这个善待事项,花都是长得好、树长得好,鸟高兴。你看那麻雀也高兴、喜鹊也高兴,各种鸟都跑来高兴,转呀、叫呀。只要是你善待它,它就善待你。
所以我们这里很清楚,众生的心灵是沟通的。你不要看见它,你所谓的低级,但是它也可能上一生中就是人,也可能上一生中就是你的亲属。所以这些真正的生命关系,十二类众生的生命关系我们明白以后,就可以产生一种善待的环境,共存、共荣、共利的一个磁场,那当然就好了。
所以我们寺院大家可以看到超度,我们超度整个娑婆世界的众生。这都是基于佛教的根本理论而去做的,不是单一的超度哪一个人,你是其中的一个,我们整个超度是整个娑婆世界的,面对着娑婆世界的众生。这就说我们真正理解佛教的这个根本教义——善待一切,善待十二类众生。下面讲“无想”的众生。
二、枯槁乱想化为无情众生
【由因世界愚钝轮回,痴颠倒故,和合顽成,八万四千枯槁乱想。如是故有无想羯南,流转国土,精神化为土木金石,其类充塞。】
“无想”的众生,这个好理解,我们身边无想的众生:树呀、草呐、石头呐……这些都是无想的众生。那么这些无想的众生都是从有想的众生变来的。大家要清楚,这些无想的众生,石头也好、山也好,等等这些都是从有想的众生变来的。
比如我们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,丈夫出征,妻子怀念,这种情感的深厚,多年杳无音讯,她天天站在那盼望丈夫回来,最后死了,最后自己变成一块石头,这叫望夫石。大家都可能知道。最后变成一块石头——望夫石。
你看这个望夫石,石头变成无想了,但是它从人的有想的情感变来的。所以无想的众生也能变成有想的众生,有想的众生也能变成无想的众生,它都是变化的、轮转的。
那么这些无想的众生,比如现在许多人不知道如来藏性,不知道修行要依托如来藏性,而只知道一个脑子里面什么也不要想,像一个愣子一样,像一个傻瓜一样,那么无想。这类人很多,比如傻瓜、愣子,脑子里面没有妄念。那么这样无想的结果,不是我们修行的那个无想,他是自己造成一个“愚痴”的状态。
这类人有很多。这类人你看很愣,愣四高、二福女就这些人,他脑子啥也不想,就知道胡吃、胡喝、胡来。这类人生活中也多吧?这类人就可以变成无想的众生,下一生中就是石头、就是山、川、大地等等。
我们所谓的不打妄想,是指的你不打妄想就能回到如来藏性,是这个前提,叫做弃妄归真。你有这个理念,他没这个理念。所以我们不打妄想是为了回归如来藏性,这是根本。不打妄想,你有个目的吧?所以不打妄想才能成佛;不打妄想,念佛才能一心不乱;不打妄想,打坐才能明心见性;不打妄想,持咒才能三昧相应。
所以我们不打妄想是修道,要进入道的状态。那么这些人愚昧,他不知道道,就是一个傻瓜,就是一个愣子,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愚痴的人,所以脑子里面什么也没想,没想法。这样的人下一生中就很可能变成草木、山川。
所以这里经文告诉我们“由因世界愚钝轮回”。“愚钝”——愚痴。这类众生共同特点是愚痴,我们生活中可以看到这类人。“痴颠倒故”,痴,没有智慧,愚痴、愣子、傻子。
“痴颠倒故,和合顽成,八万四千枯槁乱想”。枯槁,失去生机活力,脑子里面枯竭,就像地一样、沙地、不毛之地,所以是枯槁的状态。他也乱想,乱想什么呢?吃点好的、喝点好的。你看哪个愣子也是,吃点好的,遇到这些,他简单的想法都是有的。这种愚痴的颠倒认知,和合形成八万四千种枯槁的、顽固的乱想。
所以这种枯槁的乱想,因此形成“无想羯南”。“无想”——没有思想的一块肉,那么这个肉的发展呢,就是这类众生。所以这些无想的众生,“无想羯南”形成的众生,“流转国土,精神化为土木金石”。那么自己的精神,自己的阿赖耶识整个进入那种“枯竭”的状态,成为无情众生。
三、修行要保持灵明觉照
这个告诉我们在修行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?比如我们打坐,你要进入无想。进入无想是对的,但是在无想的前提下,有个什么东西呢?有个“灵明不寐”的东西。比如你现在,你可以不想,这很简单,你现在什么也不想,但是你就会感觉到有一个“灵明”的觉照,灵、明,有这种东西。你不是愚痴啥也不知道,也不是个愣子,糊涂,你这个时候有一种灵明的状态。
所以打坐进入无想,但是在灵明觉照的状态下;念佛进入一心不乱,不打妄想,但是在灵明觉照的状态下。灵明就是如来藏性,灵明就是妙明真心。这个大家很容易体会,你现在不想,但是你是很机密的,你不个是愣四高、不是个二福女,现在很清楚、很明白,就有那种清楚、明白的状态统治着你,不是妄想的状态统治着你。
这个很容易体会的。你只要现在不想,你不是睡着觉了,你不是糊涂、你不是个愣子、你不是个傻瓜;你是一种灵明的状态,这种灵明统帅着你、罩着你、笼罩着你。能不能体会出来呢?你比方现在啥也不想,是不是很机密呐?此地话很机密吧?很清楚吧?很明白吧?是不是?但是没有妄想。所以这个地方要分清楚。
修道、证法、去妄想,但是要保持灵明觉照。灵明觉照就是如来藏性,灵明觉照就是妙明真心。所以念佛,要在灵明觉照下念佛;打坐,要在灵明觉照下打坐;持咒,要在灵明觉照下持咒。那么最简单的一点就是安住在耳根闻性上。安住在耳根闻性上就是灵明觉照。明白吗?你比方你现在啥也不想,但是你的思维、精神都安住在耳根的闻性上,没有妄想,但是你是一种灵明觉照的状态。明白吗?
那么这一类化成土木、山川这种无想的众生,是离开了灵明觉照,没有灵明觉照,它就是个糊涂蛋,就是个愣子,就是个傻瓜。明白吗?你可不要当那个愣子,你可不要当那个傻瓜。你必须依托耳根的闻性,你必须在灵明觉照的状态下念佛、念咒、念经、做功德,以耳根闻性来去做一切事情。明白吗?
所以这些地方都是跟我们直接有关系的。如果你离开了灵明觉照,你修行的结果,好多人现在修行的结果就离开了如来藏性了,那么下一生中很可能就变成山、石、土、木。明白吗?
所以大家看这经文“由因世界愚钝轮回”。你看是不是愚钝轮回呢?没有灵明觉照,脑子里面就是愚痴,没有多余的想法。那么“痴颠倒故”,是愚痴代替了如来藏性,代替了如来藏性的灵明觉知。
灵明觉知,这个很重要。因为这种愚痴背离了如来藏性的灵明觉知,所以自己以这种愚痴的思维、愚痴的行动,和合成了八万四千种枯槁乱想的无想羯南。那么流转国土,精神化为土木金石,其类充塞世界。这都我们生活中是可以看到的。
所以修行要避免这种状态,打坐的人把这种状态叫做“枯禅”。枯,木字过来一个古。就坐在那啥也不想,像个愣子一样,没有灵明觉知,本身就是一种傻蛋的状态,还以为修得还不错,我没有想法,但是他失去了如来藏性的灵明觉知。
因为我们修妄想就是要回归灵明觉知。你没有灵明觉知,你再没有妄想、再没有想法,你还是进入愚痴的颠倒里面了。明白吗?所以这些地方我们要非常清楚。跟我们现在修行有直接、直接的关系。所以《楞严经》让你开悟,把这些真正进入我们的生活,进入我们的修行就好了。
下一个是讲“非有色”的众生。非有色,不是说它没有色,而是有色,那么这个色不是它的色,是它借来的色。就等于一个人说我没有衣服,但是借来的衣服披在自己身上,这就叫“非有色”的众生。(未完待续)
上明下仰法师宣讲
2025年10月05日
文字整理 | 圣心居士
校 对 | 耀荣居士
发 送 | 耀古居士
千手千眼观音院 版权所有 蒙ICP备19003669号
咨询电话: 17704884196 13474811577
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: 20220000005
蒙公网安备150000020001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