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手千眼观音院

便捷导航

当前位置 讲经说法信息详细
讲经说法
来源:本站 作者:明仰法师 点击数:

恩师讲经.jpg

20251026宣讲《楞严经》_2

00:0017:01

2.严持戒律无负累得清净

 

一、世间人是偿还宿债的状态

【禁戒成就,则于世间永无相生、相杀之业。偷劫不行,无相负累,亦于世间不还宿债。】

各位,我们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大家可以看的很清楚,是这个负债的关系。你看看这个家庭夫妻之间是不是一个相欠的债务关系呢?儿女跟父母之间的关系,是不是一个相欠的关系呢?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欠债还债,无债不来的关系;报恩报怨,无怨无恩不来的关系。

家庭为例,你可以研究,哪个家庭不是这种关系呢?夫妻不是这种关系吗?儿女不是这种关系?哪个不是向你要啊!无条件的无怨无悔的去还呐。你看哪个家庭对自己的儿女是不是无条件的去每天供养人家呐!伺候人家呐!心甘情愿。是不这样呢?夫妻关系也同理。所以这种关系是无始以来形成的,这一条告诉我们清清楚楚。

禁戒成就,则于世间永无相生、相杀之业。现在世界战争是杀业造成的,过去没有集成相杀的这个关系,现在就不可能杀。所以俄乌战争为例,巴以战争为例,这是无始以来生命偿还相杀的结果。生活中这种一切杀业都是来自于这个,那么这就是相杀。

相生,就是恩怨关系、债务关系。那么多数是来讨债还债的,来报恩,报恩的这样的情况不多。大家可以观察,夫妻也好,儿女也好,这种报恩的关系几乎看不到。你想想你们家是这样吗?你的儿女是来报恩的吗?你们夫妻之间是报恩的吗?不是这样的。

所以这就是一种过去相嗔、相欠、相生的关系,生灭的关系。什么生呢?欠债还债这个生。

所以偷劫不行,无相负累,亦于世间不还宿债。偷盗,这就是四大清净明诲的盗业。为什么现在相欠呢?是因为过去偷盗的结果。你占了人家的便宜,人家现在来要债来了。

比方你占了儿女的便宜,现在儿女来问你要债,你无怨无悔的还债。是不这样?从怀孕百般的照顾,只要你活着,让他活得好,让他不要得病,让他有学问,让他娶媳妇,让他一切好,你在无条件的提供。是不这样呢?他对你不好,你也能够忍,儿女对你不好,你能够忍,对别人不行。

在儿女面前这个忍辱,大家修的非常好。你说是不是欠债呢?你不欠人家的,你怎么能够忍呢?你忍不了。所以佛教把这一切都搞得很清楚。所以明明过去你偷了人家,占了人家便宜,所以现在人家变成你的亲人来问你要,向你讨债,你来还债。是不这样呢?

所以清净戒律,四大清净明诲是让我们回归清净的。现在的不清净,都是因为我们过去没有过真正持四大清净明诲的戒,因此现在形成了相负累累的这个关系,互相欠。

累,不是一世形成的,年年累,世世累,无量劫以来形成的累。所以我看这个微信上,儿子把父母杀害,没杀害成,法院里面要判死刑,母亲还在那求情,不要判他了,不要判他了……你看,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。所以这些都是累世相欠的结果。

那么亦于世间不还宿债。那么我们欠命还命,欠债还钱,这是因果规律,谁也离不开这个。所以现在生活在这种还命、还债的一个状态中。

二、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本是持戒

我们寺院里面超度,这个大家影响很深,都给大家解决实际问题。超度就是解决累世,累世呐,不是这一世,是生生世世相欠的这个关系,就处理这个关系。

欠命还命,欠债还债,通过正法,通过超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。堕了胎的孩子,欠没欠命呐?吃的杀的生命,欠没欠命呐?过去吃杀,现在还吃还杀,累世造成的。非正常死亡,还是命,欠命的延续。

所以一切跟这个相欠,累世的杀业、盗业有关系。所以佛教一切法都是从实际出发的,要给大家带来慈悲的这个离苦得乐这个效果。所以没有相欠,就没有还债、讨债这个问题。所以我们大家在现实生活中要真正严持戒律,不再造新业。过去的旧业,那我们现在要承认,要接纳。

你说你有一个不孝的儿女,你不接纳行吗?要接纳,要承认。承认这是无始以来的因果关系,无始以来的善因缘、恶因缘的延续,要接纳他,要承认他,不要强化他。

如果我们被这种不顺的孽的因缘强化,那么生生世世这个恶业消除不了。如果我们接纳,如果我们承认,我们化解,比如超度,比如你把这功德回向给他,那么就能够化解过去的业,那么现在不再造业。

所以这是我们修行的根本,比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带业往生。我们寺院已经证明了,带业往生,没有哪个人把业消尽了才能往生,哪个人都是带业往生。我们具体每一个人都很清楚,我都了解每一个往生的情况。

那么这些人过去的业造了,但是现在不造业。把过去的业,比如我们这里好些人呢,赶紧超度,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赶紧超度,减少过去的业,再加上现在不造业,就是减少的那个业要带走的,那么真正这样才能一下带业往生。三宝的加持,自己的发愿往生,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。

所以这些我们应该清楚,如果我们没有杀,没有盗,没有妄语,没有淫,这个债务关系就不存在了。明白这个道理以后,我们就很清楚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好也好,不好也好,究竟是什么造成的。

如果我们四大清净明诲好,关系就是好的关系,善的关系,乃至是法缘的关系。如果我们四大清净明诲不好,就接的是恶缘的关系,再加上过去延续下来的恶强化发展。所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根本是持戒。

三、身心清净程度决定修行的状态

【是清净人,修三摩地,父母肉身,不须天眼,自然观见十方世界,睹佛闻法,亲奉圣旨,得大神通,游十方界,宿命清净,得无艰险。】

各位,我们大家都希望得到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定力,那就是楞严大定。那么这个楞严大定就是跟如来藏性合一,跟如来藏性合一了就是楞严大定。

我们后面要讲圣位的渐次,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,四加行,十地,到等觉菩萨,那么就是圣位的次序。那么这个圣位的次序就是清净程度的不同,跟如来藏性合一的程度不同,所以分成五十一个渐次,或者是五十五个渐次。

清净二字就是我们修行根本遵循的一个核心。所以清净人才能修三摩地,不清净想得定,不可能。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想,如果你身清净,没有杀盗淫妄;如果你的心清净,不想杀盗淫妄,那么这个定力自然产生了。

如何说你身不清净,心更不清净,你念佛就不可能一心不乱;你打坐就不可能进入明心见性;你持咒就不可能进入三密相应。大家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?所以只有身心清净才能进入真正的三摩地。这里讲的是楞严大定,跟佛合一的大定,跟如来藏性合一的大定。

父母肉身,不须天眼。如果自己是一个身清净、心清净的修行人,毫无疑问就能够进入这个三摩地。当然这个三摩地程度不同,起码是十信的三摩地,或者是十住的三摩地,或者是十行的三摩地,或者是十回向的三摩地,或者是四加行的三摩地,或者是十地的三摩地,或者是等觉的三摩地,直到佛的三摩地。

这就是不同渐次的三摩地,但是只要进入十信这个三摩地就进入清净。我们现在没有进入,我们现在谈不上十信,后面都要讲到的。

所以清净二字决定我们修行的整个状态,要上道必须是在清净两个字上道。所以前面讲了,起码是修这个断五辛、断淫欲为首的杀盗淫妄,那么这是根本。(未完待续)

 

仰法师宣讲

20251026

文字整理 | 耀高居士

   | 耀居士

    | 耀古居士

结尾图片最新版.jpg

【 收藏本页 】 【 打印文件 】 【 关闭窗口 】